网球场的价值往往被低估。球场记录着球员们职业生涯的高光与低谷,也在默默托举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赛场。而一片球场的建设是一群人合力专注细节的成果——涂料是一层一层铺好的、一天一天晾干的。球场建设者们是坚实的幕后力量,他们尊重、热爱每一片,致力为球场注入最初的生命力,让球场承载起更多年轻球员的梦想。
文|莱克西
金石
第十九次翻新
夏末的上海,旗忠网球中心场内的绿色和紫色又变得鲜艳起来。这是球场建成的第二十周年,上海大师赛正像往年一样在这里进行。
2009年10月,上海大师赛第一次在旗忠网球中心举办,从那之后,每年10月,世界顶尖男球员都会来到这里,在球场上奔跑、挥拍。大师赛是中国网球的顶级舞台,也是亚洲最重要的职业赛事之一。而旗忠球场则见证了一个个高光瞬间,经历了无数赛点与掌声。
但光芒背后,球场也出现了无法忽略的磨损——裂痕、褪色、老化。除了大师赛,旗忠球场日常还会举办各类赛事,养护不当会给场地带来巨大的损害。
正因如此,球场翻新是每年大师赛来临前最重要的步骤之一。
一直从事网球场建造和运营维护的刘运智是整个翻新工程的牵头人,也是最后的把关人。刘运智今年已经83岁,头发花白整洁,总是一副笑吟吟的亲切样子。
这是刘运智和团队第十九次参与旗忠球场翻新。对她和团队来说,球场早已不陌生,但每次翻新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和难点,要逐一解决,时间紧张、任务繁重。
翻新球场是一项和天气抢时间的工作。中午太热,湿料倒在地上干得太快,不好找平。这样一来,工人们清早四五点钟就要开工,赶在日头上来前铺好湿料,傍晚再继续,「一定是一早一晚做」,刘运智说。她记得,有一年,有两三片场地的沥青全拱了起来,工人们还得在最热的中午趁着沥青软化用铁板把拱起的地方敲下去。
但没有日头也是难题。
今年,上海的降雨量格外多,这是本次翻新最大的挑战。雨季绵长既不利于开展涂料工作,涂料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自然晾干。但工期是固定的,要按时把场地交给赛事主办方,工人们就要加班加点,能多铺一点就是一点。
作为现场的一线工程师,沈工对工期一向敏感,他说,从接手球场到球场交付,前后一共45天,每一天的现场工作都被严格规划,「大师赛时间定好了,不会因为任何人员因素、天气因素而改变」,沈工说。
沈工记得,8月初,台风过境,有一周多的时间,球场开工的时间都不稳定。眼瞅着工期受阻,但即便是这样的时候,整个团队都没有慌乱。沈工会把工程量和工程计划排布到最仔细,「这段时间,面层大概要完成到什么情况,每天要干几片场地,会提前一天排布好。」
精细的计划和团队执行让翻新工作始终保持在行进中。沈工说:「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。」
除了天气,刘运智和团队还要面对地面带来的「刁难」。
旗忠球场的土质条件有限,地面的平整度会受影响。特别是2号场地,刘运智和沈工都对这块场地印象格外深刻,它总是下沉、出现凹陷。直到划线交付前,工人们要来来回回修补,对耐心也是极大的考验。
工期截止在即,球场开始进行最终的试球了。
不久前,刘运智的膝盖受伤,走路吃力了一点,但她还是亲自来到球场完成整个测试过程。测试开始后,她拿着尺子来回比量——球场的地面有没有铺平,面层有没有鼓包、脱皮,还有弹跳等,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。
在刘运智看来,一片优秀、合格的网球场地,一看平整度,二看摩擦系数,「场地的建造很重要,地面平不平,摩擦大不大,运动员最计较这个。」
这是刘运智和团队最期待的日子,一直以来,刘运智觉得,理想的球场应该「让球跳在地上,弹起来,需要运动员觉得合适」。
过去的这个夏天,整个团队的忙碌与付出,只是为了让球员们的梦想找到安稳的起点。他们不追逐赛点的掌声,却守护着赛点之前的平整与精细。
刘运智觉得,做球场也算是一种手艺活,总要花时间、抽心思去研究材料、天气,她觉得「对得起人我就安心,不留遗憾我就睡得着,如果没有做好我就心里难受」。
「不好搞的老太太」
过去,刘运智带领团队一起翻新了超过4000片网球场地。这是个不小的数字。
从第一次接手旗忠球场开始,刘运智就是最有想法和洞察力的开创者。
旗忠球场的配色曾经吸引了很多球员。原本,中央球场是最传统的蓝色,刘运智接手后,想做出更符合上海城市气质的改变。她便将内场沿用了大师杯赛的紫色,外场则改为了绿色。这两种颜色都经过了团队的特别加工和调制,形成了固定配比,搭在一起既美观醒目又不炫目,「现在电视转播效果也很好。」
沈工说,有的球场颜色一经过阳光直射就会褪色、泛白,但「上海紫」和「上海绿」的饱和度始终不会改变。直到现在,有很多球场合作者还会点名要这两种配色。
某种意义上,「上海紫」和「上海绿」,成了上海大师赛最独特的标签,这是刘运智留给这座城市的标识,也是她在无数次试验中,为这座城市调出的独特底色。
过去二十年,包括罗杰-费德勒在内的很多网球运动员都曾在这片场地上奔跑、跳跃、回击,并给了这片球场很高的评价,「运动员没有抱怨,都觉得好,翘大拇指。」一提到这些,刘运智就会露出很自豪的神色。连续多年,因为跑动流畅、设施达标,旗忠球场一直都被球员们评价为最佳赛区。
这些成绩实际上源于刘运智的「不好搞」。所有与刘运智合作过的人都知道,她是个「不好搞的老太太」——这一点,她自己也笑着承认。向来,她对施工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,她要把基础工作做到最好、最极致。
过去经验里,珠海横琴球场的翻新让她印象极为深刻。横琴多为滩涂,「全是淤泥」,这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。为了确保场地质量,刘运智特意叮嘱团队,所有基础的混凝土板不能开裂,她的要求很严苛,「连毛细裂缝都不能有」。她当时在球场附近的小旅馆住了45天,希望自己能离球场近一点,走路就到,天天盯着工程。最后,18片高质量球场如期交付。
与横琴球场不同,上海旗忠球场面积更大,这里一共有25片场地,总面积超过了两万平方米。今年,光是涂料,用量就超过1个集装箱。她一点不将就,不计成本都要「用足量,根据配比,该用多少就用多少」。
而每一个涂层原料配比,刘运智都会严格把控。她觉得,只有涂料做好,球场的减震性能、摩擦系数等方面才能达到最高标准,让球员能真正享受球场,享受打球的乐趣。
在刘运智心里,没有完美的球场,只有被一再打磨的心意。
施工过程里,有这样一幕让人经常感到好奇。施工的时候,刘运智和工人们经常会穿着袜子进场,有时干脆赤着脚,涂料沾到衣服上也无妨,她解释,只有这样最原始的「笨」办法,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场地污染。
沈工和刘运智工作久了,越来越了解她的工作风格。他觉得,刘运智很执着,面对球场翻新的细节,从来不会妥协,她会坚持自己的标准,「我哪怕觉得做到98分就可以了,她就要100分。」
让沈工印象很深刻的是,刘运智是那种懂得取舍和拒绝的人。有的场地负责人慕名而来,但基本质量不达标、急于收工,这些她都会拒绝。在她的理解中,确保一片场地的质量远比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数量更重要。「她希望我们建的是高品质的,让所有网球爱好者能真正喜欢打球的球场。」沈工说。
常年的执着,刘运智早已把标准变成一种信仰,把精度变成一种情感。
现在,每天刘运智还保持着稳定工作的状态,与球场相关的很多事她都要自己做,只有亲力亲为,才不辜负每一份信任。
在儿子殷浩的印象里,母亲是「绝对的工作狂」,从年轻时候开始,母亲会亲自跟进项目的各个阶段,「从细节工艺到施工、验收」。施工开始后,只要身体允许,她都要亲自到现场盯工程的进度、抠各种细节,有时候身体实在撑不住、腿太累,她就坐着电动轮椅穿行在工地上。
殷浩记得,两年前,刘运智生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都要给自己和工人们打电话交代工作、布置任务。殷浩开玩笑说,甚至客户要庆祝一下她也会参加。
殷浩时常能感受到母亲对球场有巨大的生命热情,一听到有新球场建立起来,整个人很兴奋,想要赶紧去场地看看,「像打了鸡血一样」。作为家人,他和家人总劝她可以退休了,但她停不下来,总是「自己把自己返聘」。
这样做的初心和选择并不难理解。在刘运智看来,一片好的、理想的、合格的网球场地能让运动员沉浸式地捕捉到网球的乐趣,在赛场上,他们可以放心地去跑动、跳跃,击球的乐趣也会变得更纯粹。
一毫米的公平
每年,球场翻新的最后一步是划下白色的界线。
这是刘运智最为重视的一步。过去大师赛开赛前,她经常要和三四名工人一起划线,才算真正收工。
现代球场的鹰眼技术极发达,输赢往往在毫厘之间。刘运智觉得,这些笔直的白线是球场的一部分,和比分、输赢,甚至与球员的职业生涯直接挂钩,「一点差错都不能有」。
刘运智一直希望能把划线的误差控制在一毫米内。施工的时候,她会要求引导划线的贴纸连毛边都不能出现。某种程度上,这道白线是公平的象征,正是因为有人守住了这道公平的防线,中国网球才有了今天的高度。
对球场公平的执着来自刘运智年少时的打球经历,也是她最切近的感知。
刘运智生长在上海,从少女时代开始,她就是女生中的「皮大王」,好动、热爱体育运动。
16岁的时候,刘运智进入了徐汇少体校网球队开始练习网球。当时球场条件极差,「打的都是烂泥场,上面撒点红砖粉,冬天结冰才能打,太阳一晒又烂掉了。」
那时,少体校有上海最多的网球场,十片场地。刘运智和队友们一起度过了很多辛苦的日子,日常跑操、力量训练、身体训练、耐力训练,还有,就是不停地击球、击球。
做球员的时候,刘运智并不真切地懂得网球的意义,她只知道打网球「更过瘾」。在场上,她是个急脾气,喜欢主动进攻。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,对手是一位来自成都的运动员,和自己的风格完全不一样,像「牛皮糖」一样死死防守,试图让她力竭下场,一场比赛能僵很久,「从8点钟打到12点钟」。
现在回想起那场比赛,结果已经模糊了,但她和那位对手却一直记得在场上的感受,偶尔见面聚会还是会聊起那次比赛。她也因此感悟到了更深刻的趣味——并不是所有进攻都有意义,「一定要有稳定的基础」。
然而,网球打得正好的年纪,刘运智在一次训练中摔伤了右臂。又厚又硬的石膏绑了大半年。后来,一回到球场,对手总是会注意到她的弱点,狠狠攻击,球飞来的时候,震得她手臂剧痛。她知道,自己无法再以运动员的身份继续打下去了。
这次受伤中断了刘运智的职业生涯,也成了她人生中的转折点。
离开球队,她转型做教练、裁判,先后带了几位青年学员,学员们叫她刘指导,这个名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自己做教练之后,她想办法让学员们开心,用各种方法做游戏,提高她们的兴奋度。不用吃苦、不用练到力竭,在乐趣中学习网球,效果反而更好,「每年夏天,我们上海的男女队都是冠亚军。」
这些经历让刘运智看到了网球不同的侧面,对网球和球场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和理解。她越来越清楚,高强度的运动和比赛对球员的膝盖、软骨、脚踝有强烈的磨损,而一片真正专业的优质球场,可以给球员的身体带来缓冲和保护,守护他们的职业生命。
机缘巧合下,刘运智接触到了球场建造工作,从第一块球场出发,此后的几十年,她看着一块块平整的球场经由自己和团队建造完成,网球在场地上弹跳,直到现在,她仍然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。
过去几十年,刘运智始终没有离开网球,从球场上到球场边,转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她对细节的执着。她也在日后几十年的时间光景中体会到网球背后隐含的哲学意味:「比赛不是一板子打完的,球员要有那个耐心和韧劲,有那个意志品质,网球让人坚韧。」她知道,无论做什么,都要执着、坚持,「做什么就得认真做,哪一行都得认真做。」
这些都让她更懂球场——涂料是一层一层铺好的、一天一天晾干的,尊重每一片场地,热爱每一片场地。
致敬每一场
2025年上海大师赛开始了,刘运智和团队又完成了一次翻新,网球击中甜区、又落到地面,球员们在场上打得舒畅,刘运智知道,有些功夫和坚持不会被辜负。
刘运智最喜欢的球员是费德勒,坐在我们的对面,一提到费德勒,她笑了起来。「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呀。」
十几年前,费德勒到上海参加比赛,日常在静安体育馆训练。刘运智还记得,自己作为球场的翻新工作者,坐在球场边观摩,费德勒也不介意,很亲和、没有架子。
2007年刘运智与费德勒的合影
她欣赏费德勒在球场上「动作很飘逸、很轻松」,而且,「他打球非常聪明,我们还在反应这个球应该打哪,诶,他的球就已经到了。」
刘运智见证了网球在中国从小众运动,到走入大众视野。她知道,网球是一项不停变化的运动,不管是打法还是节奏,都在更新、迭代,自己也得更新对球场的理解。
我们对话的过程中,她一直在强调「现在的网球场」。以前,人们在意场地是不是够硬、球速是不是合适,但现在,要越来越多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保护。作为建造者,她认为,好的球场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球员、保护他们的身体,「不要让他们受伤。」
带着新的视野、新的感知,今年,刘运智和瑞士运动品牌On昂跑翻新了徐汇少体校网球场,并邀请费德勒揭幕。翻新后的少体校网球场更专业,在满足训练和比赛需求的同时,也能保障运动员的身体。曾经从这里出发的人,如今成了梦想的托举者。
在崭新、平整的网球场,费德勒打出了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球。随后和少体校的小球员们一起切磋球技。新球场,有了新故事。
「网球的魅力不只存在于大满贯赛场,也在当下,在少体校这样的基层场地。」费德勒说。徐汇少体校曾走出了包括吴迪、张之臻在内的新一代中国网球运动员,这里是为新一代年轻球员铸造梦想的土地,也是中国新一代年轻球员的安全网。
在24年的职业生涯中,费德勒共获得103个男单冠军,其中包括20个大满贯冠军。
他告诉《人物》,自己作为一名职业球员笃信自律和坚持的力量,网球早已经变成了一种日常。揭幕活动的当天上午,费德勒又带着孩子来到静安体育馆做了训练。「自律的意义在于,即便在你不想行动的时候,依然能证明自己有能力坚持努力——因为在一年中的某些日子、一天中的某些小时甚至几分钟里,你或许会毫无动力,但正是因为有自律意识,能坚持不懈,你才会咬牙去做。」这些积累和努力最终成就了费德勒,「塑造了今天的我——不仅是作为运动员,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。」
这个10月,刘运智和费德勒以两个网球人的身份重新建立了交集。揭幕现场,费德勒数次称赞刘运智多年来为每一块高质量球场的付出,他认为她和团队是真正的幕后英雄,「比赛中,观众通常都会聚焦在球员身上,却忽视了精彩背后,是无数人的付出和支持。」费德勒说。
一片球场从来不是简单的施工,而是一群人共同为热爱铺就的起点。涂料的铺展,界线的划定,这些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与热爱,让每一场球赛多了一份温度,也让幕后工作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。这与昂跑所提倡的「致敬每一场」相互呼应——聚光灯下的网球偶像值得关注,而每一场比赛背后,默默付出的力量也值得被保护。正因如此,球迷们才能在赛场上看到每一次精准的发球、每一个精彩的回合,中国网球专业化也有了更真实的轮廓。
今年的旗忠球场翻新已然结束,刘运智短暂放松了下来,回到了平常的简单生活里——她也是一个热爱网球的普通人。她也在体会网球最简单、朴实的乐趣。
和刘运智见面的那天,美国网球公开赛刚刚结束不久,她几乎跟着看完了全程。新一代年轻的网球运动员——辛纳、阿尔卡拉斯、萨巴伦卡——她全都叫得上名字,还能分析他们各自的球风和特点,讲起来头头是道,眼里放光,这是她和网球保持连接的方式。
她还会时常约着朋友们打球,活动活动筋骨,球友们都说,只要她在,球场总是欢乐、嘻嘻哈哈的,热闹极了。她给女儿家的后院设计了一块网球场,平日,她又做起了刘指导,负责给外孙喂球、一起练习。
从赛场到生活,网球与刘运智的人生同频,始终是她最难放下的事物。新的球赛开始了,刘运智站到了崭新的赛场上,球员们正在挥洒汗水为每一分而努力,她也期待着自己的下一场。
24直播网是一个专业的足球直播网站,主要提供高清足球直播,NBA直播,英超直播,体育吧以最全最高清信号让您畅享五大联赛,打造最好体育直播吧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5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7008523号-1
网站地图